近日,韩国总统府青瓦台紧急澄清一起传言——针对“美国政府拟通过《芯片法案》资金换取三星电子股权”的猜测,官方明确表示“毫无事实依据”。这场风波源自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的公开表态,他在直播采访中透露,白宫正与英特尔谈判,拟以百亿美元补贴为条件获取其10%股权,并暗示可能将类似条款扩展至其他《芯片法案》受惠企业,而三星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全球半导体巨头,三星原本计划通过《芯片法案》获得超60亿美元补贴,用于扩建得克萨斯州泰勒市晶圆厂。尽管这笔资金仅为英特尔所获补贴的零头(以企业市值3000亿美元计算更显悬殊),但“外国政府参股韩国经济支柱企业”的可能性,仍在韩国政商界引发地震。分析人士指出,三星贡献了韩国约20%的GDP,即便近年深陷本土政商丑闻,政府也绝不允许其独立性受到侵蚀——即便来自盟国。

支持者认为美方持股或带来“双赢”:三星可借此规避特朗普时期25%的进口关税,更顺畅拓展美国市场。但青瓦台的强烈反弹暴露了深层顾虑——股权交易或涉及董事会席位、经营决策权等核心问题。历史上,台积电虽有台湾政府和新加坡淡马锡持股,但地缘政治敏感的韩国显然对“国家冠军企业”的控制权更加敏感。若美方坚持推进,围绕股权比例、治理权限的拉锯战将异常激烈,而政坛更迭带来的协议变数更添不确定性。

(评论:这场风波折射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地缘政治化趋势。《芯片法案》从产业补贴转向“国家资本渗透”,或重新定义技术主权与商业利益的边界。三星的“去美国化”与英特尔的“再国有化”,在同一法案下上演着耐人寻味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