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全球AI竞赛白热化之际,OpenAI近期动作频频。继上周官宣英国数据中心计划后,这家ChatGPT缔造者又与英伟达达成高达1000亿美元的硬件采购协议。根据协议,英伟达首期将注资100亿美元,其下一代Rubin架构GPU将于2026年底开始交付。这些芯片将为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提供底层算力支持——该项目总用电量预计超过800万户家庭的年耗电量。

不过这场合作暗含『左右互搏』的吊诡:英伟达对OpenAI的投资,本质上是为了让后者继续采购自家产品。伯恩斯坦分析师直言,这种『资金循环』或将加剧外界对AI行业泡沫的担忧。尽管OpenAI CEO山姆·奥尔特曼承认泡沫存在,但公司仍以非盈利身份背负着2024年50亿美元亏损,推进着动辄千亿的全球数据中心建设。

为拓展盈利路径,OpenAI开始布局硬件生态。除了联手立讯精密研发类智能音箱设备,还招揽Meta增强现实项目前负责人主导消费电子部门。知情人士透露,首款搭载ChatGPT的硬件或于2026年底面世,苹果传奇设计师Jony Ive的加盟更让外界期待「AI版iPhone」的诞生。这种转型能否帮助OpenAI在IPO前讲好商业故事,仍有待观察。

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是OpenAI与微软股权关系松绑后的激进商业化尝试。当前科技巨头们正陷入『AI军备竞赛』的怪圈:英伟达、微软、甲骨文等企业相互投资,形成庞大的资金闭环。分析师警告,若泡沫破裂,这些背负巨额债务的公司恐将面临灭顶之灾。当算力狂飙遭遇现实盈利压力,OpenAI的万亿估值终究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