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24日深夜,纽约曼哈顿的科技卖场外排起了蜿蜒长队——这不是新款游戏主机的首发,而是为了一叠软盘里的操作系统。微软用滚石乐队《Start Me Up》的广告片,将Windows 95包装成了酷炫的科技符号。

在那个安装需要13张3.5英寸软盘的年代,386DX处理器+4MB内存的入门配置看似朴素,实则暗藏革命:任务栏上第一个「回收站」图标、支持255字符的长文件名、通过Control Panel统一硬件配置,这些现在习以为常的设计,都始自这个划时代的系统。

笔者注:有趣的是,同期Mac System 7.5只需25MB存储空间,微软在「易用性」与「资源占用」间的权衡,预示了未来三十年的操作系统发展方向。

发布会一个月前,比尔·盖茨斥资3亿美元打造的营销攻势已然启动——帝国大厦被漆成Windows四色、广告登陆喜剧《老友记》。当消费者为价值$209(现值$400)的升级包买单时,购买的不仅是软件,更是通向互联网时代的通行证。

数据显示,发布首周出货量突破百万,94%的游戏开发商为其优化程序。与Netscape浏览器的预装合作,则掀起了第一场「浏览器大战」。如今回看,Windows 95不仅是技术的里程碑,更是科技产品营销学的教科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