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英特尔高管首次详细披露了18A先进制程的最新进展。尽管该技术节点的良率「正以可预测的速度提升」,并已支持代号Panther Lake的酷睿Ultra 300系列处理器进入量产阶段,但财务官David Zinsner坦言,由于良率尚未达到商业盈利的理想水平,18A的产能扩张计划将保持审慎。按照官方预期,该制程的经济性要到2026年底才能达标,而业界普遍认同的良率标准则需等到2027年。
具体到产品策略,英特尔将优先生产高规格的Panther Lake处理器,通过「以价补量」维持利润率。CEO Lip-Bu Tan同时强调,位于亚利桑那州的Fab 52晶圆厂已全面投产,将为18A的量产提供关键支持。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在公开表态中,管理层多次强调「2030年前才会迎来18A产能高峰」,这种超长爬坡周期在半导体行业实属罕见。
技术层面,18A不仅是英特尔首个采用GAA环绕栅极晶体管与PowerVia背面供电的工艺节点,更被寄予厚望作为未来三代消费级与服务器芯片的基石。随着18A-P增强版的PDK开发套件发布,外界关注点转向:在台积电2nm制程加速量产的竞争压力下,英特尔能否凭借18A重塑代工版图?此刻的保守策略,或许正是为即将到来的技术持久战积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