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提出的CMOS 2.0架构,标志着半导体技术进入三维集成新时代。imec通过晶圆对晶圆混合键合技术,将系统级芯片(SoC)解耦为专业化功能层:高性能逻辑单元高密度存储器能效模块可独立优化后堆叠。与传统3D封装不同,这种晶圆级集成借助250nm间距的铜互连,实现媲美单芯片的通信带宽(>10TB/s/mm²)。

关键技术突破包括:双面互连架构将供电与信号传输分离——芯片正面采用细间距BEOL布线承载数据流,背面通过1.2μm厚的超低电阻钼金属层(BSPDN)供电。在2nm测试芯片中,这种设计使IR压降降低29%(122mV),首次验证了虚拟地网络(Virtual Ground)在移动处理器中的应用可行性。采用通介质硅穿孔(TDV)技术,imec成功在120nm间距上实现无势垒金属填充,结合自校准光刻修正,使3D堆叠对准误差控制在15nm以内。

从DTCO到STCO的范式转变,让CMOS 2.0支持动态电压岛异构计算单元的灵活配置。在VLSI 2025展示的测试结构中,5层堆叠芯片通过晶圆级键合达到98.6%的良率,其中逻辑层采用环栅(GAA)晶体管,存储器层集成铪基铁电电容(FeCAP)。借助欧盟NanoIC试验线,imec预计2026年将混合键合间距推进至160nm,为1nm节点提供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