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人员近期发布了一项令人不安的黑客技术——通过游戏鼠标的高精度传感器,AI竟能「听清」你在说什么。这项名为「Mic-E-Mouse」的攻击手段,将价值千元的旗舰鼠标变成了窃听利器。

原理上,当用户使用20000 DPI以上的高性能鼠标时,其光学传感器会以超高频率(8000Hz轮询率)记录桌面微米级振动。研究人员通过维纳滤波器消除噪音后,再利用深度学习模型重建声波,最终实现了平均约50%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实验中,即使桌面振动幅度仅有0.005毫米,AI仍能还原出可辨识的对话内容。

更危险的是,攻击者无需直接在用户电脑植入复杂病毒。伪装成游戏、设计软件的数字木马,即可合法请求高频率的鼠标数据传输。在论文演示案例中,仅需窃取30秒的鼠标移动数据,就能重现用户说出「信用卡验证码是4892」的语音片段。

值得注意的是,评论指出原文将罪魁祸首归咎于DPI参数存在误导——真正关键的是鼠标的轮询率(Polling Rate)。研究论文中明确提到,要实现有效声波采样,至少需要8000Hz的轮询率,而市面上主流高端鼠标正逐步普及该规格。这也意味着未来普通用户面临的窃听威胁可能进一步扩大。

技术团队在YouTube发布的演示视频中,对比了原始振动数据和AI处理后的语音效果。尽管还原的语句略显机械,但关键数字与短句已足够暴露敏感信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冷战时期克格勃藏在木质国徽中的无源窃听器——新时代的技术攻防,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演历史。

作为防御建议,研究人员提议游戏厂商在驱动软件中增加「白噪音干扰」功能,通过随机化底层传感器数据来阻断声波重建。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电竞玩家,或许需要在竞技级外设与隐私安全之间做出新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