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科技界还在为英伟达的GPU帝国惊叹时,一家名为Groq(不是马斯克的Grok)的硅谷新贵悄悄在赫尔辛基部署了首个欧洲数据中心。这家以「AI推理专用芯片」为武器的公司,正试图用颠覆性的ASIC技术切开英伟达的护城河。

Groq CEO乔纳森·罗斯向CNBC展示了几张现场照片,机架正通过卷帘门运入数据中心。「从立项到投入运营只用了四周,这和传统厂商形成鲜明对比。」他略带戏谑地提及竞争对手:「想在两年后拿到英伟达GPU?现在就要下订单。而我们只需六个月。」

这场速度竞赛的背后,是Groq自研语言处理单元(LPU)的技术自信。基于ASIC架构的芯片将内存集成在电路板上,专为LLM的线性代数计算优化。罗斯称其效率可达到GPU的3倍——每瓦算力能处理三倍于H100的token。这种「手术刀级」的专用设计,正切中AI推理市场低延迟、高并发的痛点。

但商业战场从不止于硬件。英伟达的CUDA生态犹如铜墙铁壁,而Groq却打出「通用编译器」牌。通过自研软件栈支持主流框架,他们试图将开发门槛降到最低。更聪明的策略或许在于市场定位:「英伟达专注于占营收大头的训练市场,我们愿意啃推理这块硬骨头。」罗斯直言不讳。

三星和思科的重金押注,Equinix的数据中心合作,似乎为这场大卫与歌利亚之战增添了底气。但真正的考验在于:当博通、Marvell等ASIC老玩家觉醒,Groq的快攻能否转化为持久战能力?欧盟各国正斥巨资建设本土AI基础设施,这场芯片权力的游戏,才刚刚开始。